考试后孩子心理调节别忽视

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、中考结束,近段时间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初中、高中毕业生有所增加。在经历了长时间、高强度的学习和备考后,孩子们在考后发生了一些变化,从精神紧绷到突然松懈、从规律生活到无所事事、从坚定执着到迷茫无措……这些截然相反的变化让他们在心理、生理等方面来不及进行自我调适。针对广大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,记者采访了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陈路。

陈路说,随着考前各种紧张备考状态的解除,另一场考验也随之而来。毕业生接下来要面对的填报高校志愿、高中择校、等待录取、考试失利、复读与否等不同压力,都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,有研究显示,高考、中考后的这个时间段是毕业生心理问题、精神疾病、突发事件的高发期,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,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。

针对考后常见心理问题,陈路总结为以下几点:


【资料图】

放纵型心理。有的孩子觉得,考试结束了就可以放飞自我,给自己放个假,多年的压抑得到井喷式的释放,开始“报复式”地玩游戏、刷视频或者彻夜追剧,出现作息不规律、无节制娱乐等行为,不仅影响身体健康,还会沾染不良嗜好,最终影响新学期的学习状态。

焦虑型心理。因为考后需要面对等待成绩、志愿填报、高中择校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,有的孩子会出现紧张不安、忧心忡忡、寝食难安的情况,特别是一些平时成绩不错,但心理素质偏弱的毕业生,这些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心理的发生。

迷茫型心理。有些毕业生从原来高度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下来,会进入迷茫、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。这类毕业生往往会在玩了几天后,发现自己不会生活和学习了,整个假期终日无所事事,找不到方向,失去了理想。这类毕业生会将这种状态带到大学或高中,将茫然进行到底。

抑郁型心理。有的毕业生在考试失利后会长时间心情不好,终日闷闷不乐,无精打采,愧疚自责,认为自己对不起这么多年的努力以及父母的辛勤付出,感觉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希望,最终出现自杀、自伤等行为。还有的毕业生则会出现另一个极端,心烦、易怒,脾气暴躁,埋怨家长没有帮到自己,用自伤等方式威胁家长。

如何应对考后心理问题?陈路说,考试过后,孩子们可以适度放松,合理安排作息时间。考生在考后想要好好放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,适度休息和放松也是对以往被极限消耗体力和精力的补充与恢复,但采取夜间娱乐、白天睡觉、沉迷游戏等方式过度放纵,会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。因此,考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避免熬夜,杜绝睡眠颠倒,合理规律饮食,张弛有度,既能达到休息和娱乐的目的,又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储备体力。

此外,孩子们还要注意放松心情,积极调整心理状态。如果考生出现心情差、焦虑、沮丧、失眠、头昏脑涨等状况,一定要及时跟父母、朋友、老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,把不良情绪通过语言的形式合理表达,低落、焦虑等情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我放松,如呼吸放松法、渐进式肌肉放松法、正念冥想放松法等,喜欢写作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写故事的方式把内心所感所想写出来,也是一种不错的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。

孩子们在假期可以培养兴趣,娱乐与休息兼得。很多考生因为考前学习、备考等原因,不得不把以往的兴趣爱好暂时放下,在考试结束后的这个长假,恰恰是重拾兴趣爱好的时机,可以学习书法、绘画、音乐,或是约三五好友一起旅行,开阔视野,这些不仅可以打发富裕的时间和精力,还可以陶冶情操、放松心情,有些兴趣爱好甚至能助力下阶段的学业。

对于毕业生的家长该怎么做,陈路也给出一些建议。陈路说,家长要做好自身心理建设,稳定心态。考试结束后,分数已成定局,不论孩子考得如何,家长都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,分数公布前不要过分纠结孩子的成绩,给孩子提供安静的个人空间,减少跟身边人过多交流成绩和报考事情,家长在这段时间更应该像往常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,不要因为自身情绪不稳定给孩子带来压力,影响他们的心情。

“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变化,正向引导。”陈路说,如果孩子出现紧张、心慌、焦躁、失眠,或者出现哭泣、消沉、自责,甚至是悲观、自伤等情况,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。可以主动跟孩子谈心,同时保持适度的边界,耐心倾听,接纳理解,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向引导,让孩子感受到家是温暖的港湾,父母是他们的依靠。

家长还可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,做好陪伴。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,不能自我疗愈,或者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始终没有改善,甚至情况日趋严重时,家长切记不要觉得难以启齿、讳疾忌医,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,以免延误干预时间,造成孩子出现不可挽回的损伤,同时也做好他们的心理陪伴,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热讯仓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